文/王海亭

那天門診一次來了四名年齡大小不一的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是兩家人。坐在最前頭的年齡約12歲,應該是大哥哥,雖然想盡力維持禮貌,但是兩隻小手還是經常忍不住的往身上抓癢,其他三個更稚齡的小朋友,簡直像被放了跳蚤,無一刻能靜止。即使皮膚已是千瘡百孔,面部、頸項、耳後、手肘及膝蓋幾乎找不到小朋友該有的白嫩肌膚,取代的是紅斑、潰破、出水、結痂等各種皮損,而眼眶周圍也因為長期的搔抓,眉毛有稀疏的跡象。

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僅表現在皮膚,並不會引起系統性的傷害,但嚴重的搔癢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,輕者影響白日學習、工作,重者甚至睡眠經常中斷,未曾身受其苦的人,可能很難感受到光是一個無法停止的癢,竟會帶來如此巨大身心的折磨。

異位性皮膚炎一般臨床分為嬰兒期,兒童期及青少年或成人期3個階段。嬰兒期中醫稱為「奶癬」,表現為嬰兒濕疹;兒童期中醫稱為「四彎風」或「頑癬」,表現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樣變化;青少年及成人期中醫稱為「風癬」或「乾癬」,皮膚較乾燥、通常有繼發的輕度肥厚及苔蘚化。治療重點有二:一是急性期迅速止癢,二是長期避免復發。

當皮膚症狀緩解,患者年齡愈小,要特別重視脾胃的調護。有些兒童長期消化不良,腹瀉、便秘或有腸道寄生蟲;或常吃小食品、零食,喝各種飲料,不吃或少吃蔬菜,長期禁忌各種蛋白質食物,而導致體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,甚至貧血;或進食過多冷飲冰品,導致細菌引起腸道感染,這些都會使皮疹反覆發作。另外若是患兒體格消瘦,體質虛弱,抗病力減弱,就算尚未見到脾胃症狀,也要調脾,以保養腸胃道功能。

中藥健脾利濕,可選用黨參、太子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黃耆、山藥、苡仁、陳皮等,或胃苓湯、參苓白朮散加減調理脾胃,改善消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。盡量減少復發的機會,幼年發病的異位性皮膚炎,有半數以上可以消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wangha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