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,常會從病人口中知道許多奇怪的治療方法,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,莫過於鼓勵病人抓癢,或將皮膚經治療後更癢的現象,美其名為排毒,讓已經搔抓得千瘡百孔的皮膚,火上澆油的造成更多傷口。

異位性皮膚炎應盡可能避免搔抓。其一,異位性皮膚炎的濕疹正是因搔抓而所產生,大部分病人總是陷入癢→抓→溼疹的惡性循環。其二,搔抓不但會造成溼疹,更是進一步惡化的原因,因為皮膚破損,保濕功能會愈差,皮膚愈癢,就會更想抓;再者搔抓會帶來細菌病毒感染或寄生於皮膚,這些病原既是刺激原,也是過敏原,會進一步加重皮膚過敏。其三,所謂皮膚病要發出來才會好,應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,例如水痘,一經感染,就要經歷發疹、擴散、然後再逐漸消退的自然病程,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過敏性疾病,原理並不相同。

既然一般人都常說排毒,到底中醫認為甚麼是毒?

中醫在兩千多年前成書的《黃帝內經》中就經常提到字。當時的毒主要指藥物毒性、蟲獸之毒和引起傳染病的疫毒。其後中醫所謂的毒,大半是熱毒,即火熱達到極點產生毒,產生熱毒的原因有情緒不暢,肝氣鬱結,日久化火或嗜食辛辣厚味,積少成多,火毒內生等等。以後再根據兼夾證的不同,擴大為濕毒、血毒、邪毒、痰毒等等。總結中醫所謂的毒,其實是人體不能排泄掉的、多餘的且對人體有害的物質。我們整理一下中醫所謂解毒的方法有瀉火通便、利尿祛濕、發汗、飲食、湧吐、針刺放血等等,搔抓並不是中醫排毒的方法。

至於異位性皮膚炎需不需要排毒?

一般會根據證型給予健脾消導、清熱除濕、養血祛風藥物。但是當異位性皮膚炎處於急性期或是惡化,例如合併細菌感染、停用類固醇引起反彈,皮膚奇癢無比,皮疹有迅速擴大、紅斑、糜爛、滲出、甚至合併發燒、淋巴結腫脹等現象,或是有嚴重便秘,相當於熱毒症明顯者,中醫正確解毒之法為加重清熱、涼血、瀉火、通腑等藥物解除火熱,這些治療手段的結果,都應該使皮疹減輕,而不是進一步加重皮疹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wangha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